2025年7月8日,中国慈善联合会数字慈善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研究机构、慈善组织的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全体委员投票选举中央网信办财务局局长梁立华为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俊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当选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通过了《中国慈善联合会数字慈善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
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张春生在会议上强调,数字慈善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数字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数字慈善工作委员会要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国家大局,动员各方将数字技术转化为慈善资源,发挥枢纽与创新功能;坚持共建共治,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合规指引与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监督评估与舆情管理;坚持双向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慈善事业融合,提升慈善行业信息化水平,拓展应用场景,推动科技、商业向善。
张春生会长为中慈联数字慈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在随后进行的中国慈善联合会年中工作推进会上,中国慈善联合会联合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共同发布了《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自律与数字赋能倡议书》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
《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自律与数字赋能倡议书》提出,强化党建引领、确保正确方向,坚守伦理准则、构建诚信体系,深化数字应用、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信息共享、实现数据联通,强化风险防控、营造清朗环境,赋能慈善组织、共建行业生态,联动行业力量,促进协同发展。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提出,坚持党建引领、主动服务国家大局,严守法律法规、健全审核管理机制,遵守自律规则、全面优化平台治理,构建风控体系、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推进技术赋能、深度提升服务质效,完善信息公示、打造阳光互助生态,强化舆情管理、及时回应社会质疑,加强服务能力、提升从业人员标准,健全黑名单制度、净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多方联动、形成共建共治格局。
现场合影

附:

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自律与数字赋能倡议书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汇聚社会爱心、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慈善法,推动数字技术与慈善活动深度融合,中国慈善联合会联合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共同发起如下自律倡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确保正确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确保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投身公益事业。在民政部门等主管单位指导下,我们要加强平台主体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平台治理、募捐审核、数据管理、项目执行等关键环节的引领作用,精准聚焦民生需求,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力量。

二、坚守伦理准则,构建诚信体系

我们要将筹款伦理纳入平台核心治理范畴,构建技术与伦理协同的风控体系,确保募捐活动遵循合法、自愿、诚信原则。推动行业审核流程伦理标准的统一,制定并推广募捐伦理规范,减少因标准差异导致的信任危机。筑牢行业道德底线,以诚信赢得公众信赖。

三、深化数字应用,提升服务效能

我们要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信息公开、捐赠反馈、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严格遵循数字技术应用的安全准则,防范算法歧视、数据滥用等风险。借助技术手段提升公益慈善运行效率,构建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涵盖公益倡导、捐赠实施、项目执行与反馈,优化公众捐赠体验,增强信任基础。

四、推动信息共享,实现数据联通

我们要推动平台间数据标准统一与互联互通,严格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明确数据共享的边界与规则,在保障隐私与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全国慈善数据一张网”,避免重复筹款、重复救助,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将数字技术转化为公益创新驱动力,为行业提供全方位赋能。

五、强化风险防控,营造清朗环境

我们要建立灵敏高效的舆情监测与响应机制,预防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风险事件。优化信息披露方式,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及时、易懂,充分尊重受益人隐私。抵制不当煽情话术与情感操控,强化公益传播的社会责任,引导公众树立理性捐赠观念,共同营造健康的公益舆论环境。

六、赋能慈善组织,共建行业生态

我们要为慈善机构提供涵盖培训课程、数据工具、咨询服务及案例库等在内的多元化能力建设资源。注重对中小平台的差异化赋能,通过技术帮扶、专项培训等措施,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头部平台,促进行业均衡发展。通过发布报告、资源支持等方式,扶持创新型慈善组织,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带动行业整体能力提升,形成平台与慈善组织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七、联动行业力量,促进协同发展

我们要跨平台协同制定伦理规范、公信力标准、平台责任等行业通用准则,形成统一、规范的治理体系。加强与政策制定者、学界、慈善组织的合作,定期发布研究成果,提交政策建议,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指引。开展对平台、慈善组织、慈善项目的评估评价,推出一批典型平台、典型组织、典型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凝聚行业发展合力。

让我们以自律为基石、以数字为动力,携手共建“技术可靠、行为合规、文化共融、赋能有力”的数字公益新生态,共同推动慈善事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及《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推动个人求助网络服务规范有序发展,保障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合法权益,中国慈善联合会联合民政部指定的三家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共同发起如下自律倡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主动服务国家大局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同频共振。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平台运营主体党组织在规范运营、风险防控中的核心作用,将党的关怀传递至困难群众。

二、严守法律法规,健全审核管理机制  

我们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科学界定求助对象服务范围,综合评估求助家庭经济状况与治疗费用需求,精准设定筹款金额查验标准,杜绝超额筹款与资源滥用。我们要强化信息前置审核,建立技术与人工双重查验机制,准确核实求助人、发布人真实身份、实际情况、医疗证明等材料,从源头确保信息真实性。

三、遵守自律规则,全面优化平台治理

我们要凝聚共识,联合制订、共同遵守行业组织的自律规则,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服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持续提升平台治理能力,实现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风控体系,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我们要建立覆盖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流程、穿透式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责任追溯制度。对涉嫌虚假筹款、恶意挪用资金等行为,立即冻结款项并启动核查,协助求助人、捐助人维权,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行业公信力。

五、推进技术赋能,深度提升服务质效  

我们要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审核流程,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与决策效率,为求助人提供智能咨询、筹款方案工具等服务。组织行业技术培训与交流,规范技术应用边界,避免因技术滥用引发风险。

六、完善信息公示,打造阳光互助生态  

我们要优化求助信息公示系统,通过多渠道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求助详情、服务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确保对求助人、捐助人及社会公众信息透明,筑牢信任基础,排除不实信息干扰。

七、强化舆情管理,及时回应社会质疑  

我们要健全完善舆情监测与响应机制、受理投诉举报机制、重大问题调查机制,第一时间发现、处置负面舆情,对不实信息及时澄清,对造谣抹黑行为依法维权,对从业人员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绝不姑息。联合媒体平台净化传播环境,共同维护行业声誉,营造良好舆论空间。

八、加强服务能力,提升从业人员标准  

我们要共同制定服务顾问执业资格认定标准,通过统一考核与备案管理机制,推动从业人员专业化、规范化。我们要建立电子化信息档案,开展合规培训,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政策能力、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

九、健全黑名单制度,净化行业发展环境  

我们要共同制定失信从业人员、筹款人及黑灰产主体的认定标准,建立跨平台共享的黑名单制度。对参与虚假筹款、侵害用户权益、从事黑灰产活动的主体,实施行业联合惩戒,并依法上报相关部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体系。

十、推动多方联动,形成共建共治格局 

我们要与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慈善组织、医疗机构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回应公众关切,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协同治理体系。我们要发掘求助与捐助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弘扬互助精神,传播正能量故事,引导更多公众参与大病救助,共建温暖互信的社会生态。

让我们以自律为基石,以规范为导向,共同守护个人求助网络服务领域的善意与信任,为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